一、收入感受指数
本季收入感受指数为44.1%,比上季上升2.4个百分点。其中,9.8%的居民认为收入“增加”,68.5%的居民认为收入“基本不变”, 21.7%的居民认为收入“减少”。收入信心指数为42.4%,比上季上升3.8个百分点。
二、就业感受指数
本季就业感受指数为31.6%,比上季上升1.8个百分点。其中,10.7%的居民认为“形势较好,就业容易”,35.1%的居民认为“一般”,54.2%的居民认为“形势严峻,就业难”或“看不准”。就业预期指数为42.8%,比上季上升1.2个百分点。
三、物价和房价预期
对下季度,物价预期指数为46.5%,比上季下降1.5个百分点。其中,14.8%的居民预期下季物价将“上升”,48.1%的居民预期“基本不变”,20.6%的居民预期“下降”,16.5%的居民“看不准”。
对下季房价,9.4%的居民预期“上涨”,52.4%的居民预期“基本不变”,22.8%的居民预期“下降”,15.4%的居民“看不准”。
四、消费、储蓄和投资意愿
倾向于“更多消费”的居民占17.2%,比上季低3.1个百分点;倾向于“更多储蓄”的居民占69.0%,比上季高0.4个百分点;倾向于“更多投资”的居民占13.8%,比上季高2.7个百分点。居民偏爱的前五位投资方式依次为:“基金、信托产品”“银行非保本理财”“债券”“股票”和“互联网金融产品”,选择这五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31.7%、29.5%、17.7%、16.6%和12.1%。
问及未来三个月准备增加支出的项目时,居民选择的前三位依次为:旅游(32.2%)、大额商品(22.8%)、医疗保健(21%)。
注:1.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中的指数采用扩散指数法进行计算,所有指数取值范围在0~100%之间。指数在50%以上,反映该项指标处于向好或扩张状态;低于50%,反映该项指标处于变差或收缩状态。各指数计算方法简单介绍如下:
⑴物价预期指数:反映居民对下季物价判断的扩散指数。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,先扣除选择“看不准”的居民数,然后分别计算认为下季物价“上升”与“基本不变”的居民占比,再分别赋予权重1 和0.5 后求和得出。
⑵收入感受指数:反映居民对当期收入的扩散指数。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,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收入“增加”与“基本不变”的居民占比,再分别赋予权重1 和0.5 后求和得出。
⑶收入信心指数:反映居民对未来收入信心的扩散指数。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,先扣除选择“难以预计”的居民数,然后分别计算认为下季收入“增加”与“基本不变”的居民占比,再分别赋予权重1 和0.5 后求和得出。
⑷就业感受指数:反映居民对当前就业情况感受的扩散指数。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,先扣除选择“不清楚”的居民数,然后分别计算认为本季就业“形势较好,就业容易”与“一般”的居民占比,再分别赋予权重1 和0.5 后求和得出。
⑸就业预期指数:反映居民对未来就业预期的扩散指数。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,先扣除选择“看不准”的居民数,然后分别计算预计下季就业“好”与“基本不变”的居民占比,再分别赋予权重1 和0.5 后求和得出。
2.文中数据保留一位小数,与同期或与上季相减后的数据与之前报告有出入的,主要是由于四舍五入引起的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