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
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9.3%,比上季下降2.7个百分点。其中,78.7%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“正常”, 21.3%的银行家认为“偏冷”。对下季度,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为40.0%,高于本季0.7个百分点。
二、银行业景气指数和银行盈利指数
银行业景气指数为62.0%,与上季持平。银行盈利指数为40.7%,比上季下降9.3个百分点。
三、贷款总体需求指数
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39.3%,比上季下降19.3个百分点。分行业看,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为41.7%,比上季下降16个百分点;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为39.8%,比上季下降14.9个百分点;批发零售业贷款需求指数为41.6%,比上季下降9.9个百分点;房地产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为44.3%,比上季下降5.7个百分点;分企业规模看,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为37.8%,比上季下降19.5个百分点;中型企业为42.5%,比上季下降13.0个百分点;小微企业为50.0%,比上季下降3.5个百分点。
四、货币政策感受指数
货币政策感受指数为66.7%,比上季上升10.0个百分点。其中,33.3%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“偏松”, 66.7%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“适度”。对下季,货币政策感受预期指数为71.3%,高于本季4.6个百分点。
注:1.银行家调查报告大部分指数采用扩散指数法进行计算,所有指数取值范围在0~100%之间。指数在50%以上,反映该项指标处于向好或扩张状态;低于50%,反映该项指标处于变差或收缩状态。主要指数计算方法简单介绍如下:
⑴宏观经济热度指数:反映当前宏观经济状况的扩散指数。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,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经济“偏热”和“正常”的占比,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.5后求和得出。
⑵货币政策感受指数:反映银行家对货币政策感受程度的指数。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,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货币政策“偏松”和“适度”的占比,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.5后求和得出。
⑶贷款总体需求指数:反映银行家对贷款总体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。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,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贷款需求“增长”和“基本不变”的占比,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.5后求和得出。
⑷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:反映银行家对制造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。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,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制造业贷款需求“增长”和“基本不变”的占比,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.5后求和得出。
⑸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:反映银行家对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。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,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基础设施贷款需求“增长”和“基本不变”的占比,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.5后求和得出。
⑹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:反映银行家对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。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,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大型企业贷款需求“增长”和“基本不变”的占比,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.5后求和得出。
⑺中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:反映银行家对中型企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。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,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中型企业贷款需求“增长”和“基本不变”的占比,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.5后求和得出。
⑻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:反映银行家对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。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,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“增长”和“基本不变”的占比,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.5后求和得出。
⑼银行业景气指数:反映银行家对银行总体经营状况判断的扩散指数。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,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经营状况“较好”与“一般”的占比,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.5后求和得出。
⑽银行盈利指数:反映银行家对银行盈利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。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,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“增盈(减亏)”与“持平”的占比,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.5后求和得出。
2.文中数据保留一位小数,与同期或与上季相减后的数据与之前报告有出入的,主要是由于四舍五入引起的。